含有〈信仰〉标签的文章(6)

读史笔记#23:封侯拜爵的神仙们

封侯拜爵的神仙们
辉格
2016年12月11日

中国民间信仰以其神仙繁多而著称,宋代仅湖州一地的寺观祠庙里供奉的神祗,有史料可查者即有92个,扣除名号重复者,还有50多个,粗略估算,全国各地的神祗数量大约介于乡镇数和村庄数之间,看来古代中国人『积极造神,见神即拜』的名声并非虚浪。

如此多神仙得到敬拜,还要归功于神仙来源的多样化,和大众在神仙制造方式上的创造性;早期神祗来源大致和其他文化相仿,比如司掌某种自然力的自然神,或者被认定为某一族群共同祖先的始祖神,然而自中古以降,一种新型神祗开始大量涌现。

这些新神都是不久前还生活于人世的真实人物,因某种显赫成就或奇特经历而被认为拥有神力;认定神力的入门标准很低——担任过高官,参加过某次战役,遭受过冤屈,或者离奇死亡——总之,任何在大众眼里有点特别的地方(more...)

标签: | | | | | | |
7495
封侯拜爵的神仙们 辉格 2016年12月11日 中国民间信仰以其神仙繁多而著称,宋代仅湖州一地的寺观祠庙里供奉的神祗,有史料可查者即有92个,扣除名号重复者,还有50多个,粗略估算,全国各地的神祗数量大约介于乡镇数和村庄数之间,看来古代中国人『积极造神,见神即拜』的名声并非虚浪。 如此多神仙得到敬拜,还要归功于神仙来源的多样化,和大众在神仙制造方式上的创造性;早期神祗来源大致和其他文化相仿,比如司掌某种自然力的自然神,或者被认定为某一族群共同祖先的始祖神,然而自中古以降,一种新型神祗开始大量涌现。 这些新神都是不久前还生活于人世的真实人物,因某种显赫成就或奇特经历而被认为拥有神力;认定神力的入门标准很低——担任过高官,参加过某次战役,遭受过冤屈,或者离奇死亡——总之,任何在大众眼里有点特别的地方都可以让他们获得候选资格,但真正确立其神灵地位的,是『灵验』事迹,即有人在向他祈求佑助时得偿所愿。 在《变迁之神》一书中,人类学家韩森考察了此类神祗的兴起,发现其数量在宋代经历了爆发性增长,而之所以神界能容得下如此规模的神口增长,是因为他们都是地方性的,其神力作用半径不过数十里,各地若想有神可求,就得自己造一个,而同时,造神逻辑本身确保了新神的供给:灵验的随机性意味着总是不断会有旧神失宠,新神崛起。 有趣的是,帝国朝廷对这场民间造神运动颇为热心,从11世纪初起,宋廷便挑选一些信众认可度较高的地方神祗予以官方承认,编入祀典,许多还授予官爵名号,拨给公款用于立碑修庙;一旦某神获得这样的官方地位,地方官便有责任定期组织祭祀敬拜活动,甚至提供财政和劳役支持。 韩森注意到,从1075年起,为地方神仙封授官爵的做法大面积铺开,并在此后成为政府的一项常规职能,其规模甚大,每年封授数十位神仙,每次封授都要经历一个繁杂的流程,涉及尚书省、礼部和太常寺的众多衙门,还有地方政府的两轮灵验性查证,那么,朝廷为何要花费大量行政与财政资源来做这样一件看起来没有实际功效的事情呢?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最好将它和帝国的另一项重要制度——科举——对照着看;表面上,科举只是为帝国选拔官员的(它也确实有这功能),但实际上,它最重要的功能是为全民提供一部开放、全面覆盖且贯通到底的社会上升阶梯,而在此之前,上升通道往往为数十个门阀豪族所垄断,其他人只能凭借战功、偶然的恩宠、内乱造成的重新洗牌等非经常性机会来谋求晋身。 科举的这一功能对赢取精英阶层的广泛效忠从而强化帝国权力起着极为根本的作用,它让人口中最富有、最有才智、最有野心的那些人将其视为实现抱负的好机会,而假如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很可能去支持其他潜在的权力中心,或者以官方所不愿看到的方式施展抱负,因而对帝国权力构成威胁。 科举也是推行官方价值体系和历史叙事的工具,求取功名者心甘情愿接受和传播官方说辞,而一旦取得功名便成为这一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因而有足够动机去维护它,并将其渗透植入到他们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家族传统和地方文化中。 虽然只有百分之几的成年男性参与科举,取得功名者更少,但无论是巩固还是颠覆帝国权力基础,这都是最有能量的一群人,而且,科举功名带来的权力、财富、士绅特权,甚至仅仅是读写能力,都会将他们置于家族和地方社区的领袖地位,因而笼络他们就笼络了他们所在的家族和地方。 从唐代起,帝国通过封授土司对未归化地区实施羁縻政策,科举与士绅特权的结合,其实就是对政治结构中帝权难以直接通达的部分实施羁縻,通过士绅羁縻家族与地方,类似的,为地方神仙封授官爵,则是对民间信仰与崇拜活动的羁縻。 之所以神仙也需要羁縻,是因为,对于世俗权力,神是个危险的存在,每个神灵名下都可能凝聚起一套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乃至行动纲领,其中每一样都可能与官方版本相冲突,都有潜力在权力竞争中成为敌方的动员与组织基础,特别是当它们被一个独立的僧侣团体所控制时,就更危险了。 凭借封授制度,朝廷有机会对神祗进行筛选、约束、引导、改造和控制,很明显,他们会竭力排除最危险的那些神,比如有着另一套行为准则的道德神,或一神教中极具动员力的排他性神,或有着现成经典因而其合法性可能被僧侣组织掌握的神,还有附带着行动纲领的弥赛亚,而最合他们胃口的,将是那些不具有全国性动员能力的地方神,以及能够提供现世佑助却又毫无道德要求的功利神,或许并非巧合的是,后两种恰是此后中国最流行的神灵。  
文化气味

【2016-07-23】

@linsantu 发表了博文《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宗教信仰》(6月24日改自去年知乎回答,7月10日发表于腾讯大家)一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主义的时代,科学家(尤其是自然科学家)常常被视为理性与真理的化身。因此一般人在讨论“神 http://t.cn/R5gmmgp

@Drunkplane-zny: @whigzhou 辉总也许会对这文章感兴趣。我感觉挺有趣的。

@whigzhou: 这主要是个文化现象,不从文化方面入手没啥意思

@whigzhou: 我见过一些信仰调查问卷,基本观(more...)

标签: | | |
7327
【2016-07-23】 @linsantu 发表了博文《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宗教信仰》(6月24日改自去年知乎回答,7月10日发表于腾讯大家)一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主义的时代,科学家(尤其是自然科学家)常常被视为理性与真理的化身。因此一般人在讨论“神 http://t.cn/R5gmmgp @Drunkplane-zny: @whigzhou 辉总也许会对这文章感兴趣。我感觉挺有趣的。 @whigzhou: 这主要是个文化现象,不从文化方面入手没啥意思 @whigzhou: 我见过一些信仰调查问卷,基本观感是,通常它们的问题都问的很蠢,让我无从回答,比如『你认为上帝存在吗?』这种问题,若不澄清其操作性含义,便毫无意义,『你有宗教信仰吗?』也差不多,『你觉得下列哪顶帽子更适合你:无神论者、怀疑论者、不可知论者、基督徒……』稍微好一点,但信息量也不大。 @whigzhou: 假如1950年的一位数学家说自己是基督徒,2010年的一位数学家说自己是无神论者,依我看,这一不同表态对于我们判断他们在基本哲学立场上有何差异毫无帮助。 @whigzhou: 因为如何表态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喜欢『基督徒』和『无神论者』这两个词所沾上的文化气味 @whigzhou: 宗教信仰主要是一种文化认同,跟哲学立场没什么关系,或者说两者间关系是高度任意的,『全知全能的上帝规定了物理定律并通过这些定律运行世界』和无神论有什么经验上可辨认差异吗?反之,无神论者照样可以相信灵性、感质和各种天钩。 @whigzhou: 所以,假如你要把宗教当成一个哲学问题来问,那么你的问题就不能这么幼稚或暗含立场,假如你要把它当成文化认同问题来问,那么像『你经常去教堂吗?』『假如你没受过洗,你会在未来受洗吗?』『你常阅读圣经吗?』『教会生活对你重要吗?』『你希望自己的葬礼遵循基督教仪轨吗?』之类的问题会更好。 @whigzhou: 当代美国社会的语境中,信仰问题其实已经收窄到了其伦理方面,即,争议参与者所关切的,主要是其伦理方面,其中要点可表述为:在判定某一人类行动应该与否时,除了个人欲望、理性及其集体表达之外,是否存在某个更高(或最高)的外部指引,若是,它具体给出了哪些指引? @whigzhou: 多数坚守信仰者所意图坚守的,其实是这个,尽管他们自己往往也表达不清楚。  
[微言]宗教、SBNR与信仰

【2014-06-03】

@whigzhou: 西方许多自称不信教的进步派,所信奉的那套价值体系/意识形态,其实跟宗教也没多大区别,即便是科学,被他们对待的方式也与宗教雷同,他们的不信教,不过是用真理、灵性、人性、永恒等等玄词取代了“上帝”而已,有个新词组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SBNR) http://t.cn/RvfWhVe 很好概括了这种倾向

@whigzhou: 真正让人远离宗教的是独立思考和怀疑态度,但自称信教者少的欧洲人在独立思考(more...)

标签: | |
5206
【2014-06-03】 @whigzhou: 西方许多自称不信教的进步派,所信奉的那套价值体系/意识形态,其实跟宗教也没多大区别,即便是科学,被他们对待的方式也与宗教雷同,他们的不信教,不过是用真理、灵性、人性、永恒等等玄词取代了“上帝”而已,有个新词组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SBNR]]) http://t.cn/RvfWhVe 很好概括了这种倾向 @whigzhou: 真正让人远离宗教的是独立思考和怀疑态度,但自称信教者少的欧洲人在独立思考上远不如美国人,比如在社会问题上,欧洲大众历来习惯于把思考任务交给一小撮政治精英,这一点从欧洲政客的来源就可以看出来,法国总统选来选去永远是巴黎政治学院和国家行政学院的毕业生 @whigzhou: 从科学家的写作风格也看得出,欧洲科学家很少像英美科学家那样面向大众写作,欧洲大学的教授惯于以大众看不懂来证明其学问高深,欧洲大众也习惯于等待科学家和政治精英告诉他们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真相、什么是善、什么是美 @whigzhou: 其实,无论以遗传收益还是以个体幸福感为标准,高程度的独立思考和怀疑态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算不上优点,甚至可以说是理性能力过度发展的畸形结果,会在社会关系、心理感受、生活成就方面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只有对那些足够喜欢它乃至可以忽视或容忍这些负面影响的人,才算是优点 @wangtwo3218:欧洲科学家和英美科学家?英国也是欧洲的吧 @whigzhou: 嫖客不算家庭成员  
[微言]科学与信仰

【2012-07-30】

@古希腊人: 我见不少持右派经济学观点的人士信仰新教。我想相信进化论和信基督教应该不搭配吧

@whigzhou: 先回答后半个问题,做基督徒与信进化论未必冲突,做基督徒可能只是认同某种文化,接受某些传统,实践某种生活方式,未必持有某种特定信仰,当然反思这些认同和实践或许会导致某种信仰,但人可以拒绝反思

@whigzhou: 即便基督徒身份意味着某种信仰,这样的信仰也可以有很多种,未必与进化论冲突;所谓信仰就是一个句号:追问的停止,人可以在追问链条的任何地方停下来,停下的地方很可能与进化论根本还没遭遇上,谈不上冲突;比如:我认定某些意义/价值/规范就是好的。←这个句号可以等价替换为“上帝是这么说的”

@whigzhou: 假如信仰只是针对我们的困惑所给出的一个自圆说法的话,它就与任何科学都不会冲突,只要你不从那个用来自圆的东西去推出比你所困惑内容更多的东西,比如,雷电让你困惑,你(more...)

标签: | | | |
4467
【2012-07-30】 @古希腊人: 我见不少持右派经济学观点的人士信仰新教。我想相信进化论和信基督教应该不搭配吧 @whigzhou: 先回答后半个问题,做基督徒与信进化论未必冲突,做基督徒可能只是认同某种文化,接受某些传统,实践某种生活方式,未必持有某种特定信仰,当然反思这些认同和实践或许会导致某种信仰,但人可以拒绝反思 @whigzhou: 即便基督徒身份意味着某种信仰,这样的信仰也可以有很多种,未必与进化论冲突;所谓信仰就是一个句号:追问的停止,人可以在追问链条的任何地方停下来,停下的地方很可能与进化论根本还没遭遇上,谈不上冲突;比如:我认定某些意义/价值/规范就是好的。←这个句号可以等价替换为“上帝是这么说的” @whigzhou: 假如信仰只是针对我们的困惑所给出的一个自圆说法的话,它就与任何科学都不会冲突,只要你不从那个用来自圆的东西去推出比你所困惑内容更多的东西,比如,雷电让你困惑,你用“上帝发怒”来自圆,这与科学毫不冲突,只有当你进而推断上帝发怒时还会做些什么、上帝何时会发怒时,才可能与科学冲突 @whigzhou: 可假如你如此推断,就不只是在信仰,而是在提出科学假说(因为这些额外推断是可证伪的)了,那就可能与既已得到公认的科学理论相冲突 @whigzhou: 类似话题以前讨论过 http://t.cn/zWCUZsG @whigzhou: 举个例子,你接受“偷盗是罪恶的”这条规范,你给出的理由是“上帝如此教导我们”,而科学家发现这规范是协调博弈和文化进化的结果,但这两种说法丝毫不冲突,因为上帝完全可能以科学家所发现的那种方式来“教导”我们。更一般的说,作为最终归因对象的上帝,可能承载任何归因,这是显然的,对吧? @whigzhou: 再举个例子,你断言“上帝创造了生命”,而进化论认为生命是经由进化过程从无生命物质中产生的,这两种说法同样丝毫不冲突,因为上帝完全可能以进化论所描述的方式来创造生命,只有当你试图具体描述上帝是如何创造生命时,才可能与进化论冲突,但那么做时,你已不是仅仅在信仰,而是在提出科学假说了 @艾里克卡特曼: 满足你的理论的前提条件是,“上帝”其实等同于非人格化的自然规律。那是没冲突。 @whigzhou: 就算人格化也未必冲突,只要你不超出经验而对他的“脾性”作额外的揣摩就不会冲突 @whigzhou: 对自然神论者来说,上帝与“自然之母”只是用词不同,但对其他人,信仰也可以是对待未知的态度不同 @whigzhou: 比如对“为何会有生物这么复杂神奇的东西”这种问题,人可以简单满足于“上帝创造了它”的说法,懒得去考究琢磨,甚至懒得去倾听和分辨科学已经提出的种种解释,这里同样没有冲突 @13space: 很明显,创造是一种突变。而进化是按照某标准的分解,直到不能不想分为止 @whigzhou: 我看没这么明显,比如你为一只母鸡安排了各种恰当条件,然后她下了个蛋,这为何不能算是你“创造”这个蛋的方式? @13space:= =说明显,是说抽象和概括来看。如果只论输入(可无输入)和输出的话,那么在总括层次,这确实可以看做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当然这也可以细化,只是这时候的”创造“就不单是输出物了,而包括输出处理要素和过程 @whigzhou: 我说的就是不能具体和细化黑箱里面的东西嘛,否则就是在提出科学假说了 @whigzhou: 人择原理也是一种信仰。在不可观察不可实证的空间内,你可以天花乱坠的妆点自己的信仰,比如Lee Smolin认为每个黑洞的“另一边”都是一个基础常数有所不同的宇宙 http://t.cn/zWC4mnB //信仰也可以是对待未知的态度不同 @whigzhou: 限度是不能越过“可实证”这条边界 @whigzhou: 其实,“可实证”这条边界也始终在随人的认识能力而移动,在不久的过去,“意志”之类的东西还被认为是不可实证的,现在越来越不是了 @JohnnyTong假装是学者 最近在读普利策历史获奖作"Summer for God“,专门讲20世纪田纳西的Scope Trial。其实那次进化论与基督教的较量背后影藏的是Majoritarian和Individual Liberty的较量,本来就不该狭隘的理解为基督教和进化论的冲突,说到底还是Majority Rule的问题 @whigzhou: 我倒觉得问题在公立教育 @whigzhou: 本来,信旧约还是信进化论是个人的事情,学校可以选择允不允许教,教师要讲进化论可以选择允许讲的学校,家长不想让孩子听进化论就选不许教的学校,但公立教育把个人选择变成了公共选择。 @stevenzyc: 家长就有权对孩子进行洗脑吗?让孩子进入宗教场所这种洗脑方式和少先队这种有区别吗?我觉得孩子就不应该接触任何宗教政治宣传 @whigzhou: 如果“洗脑”是指使之未经理性思考和自觉选择而习得某些文化/传统/规范/价值观的话,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必须的,通常也是难以避免的,除非你把他禁闭起来 @whigzhou: 他习得的文化也必定会影响其日后的政治倾向,你不可能在让他健康成年的同时拥有一张价值观和政治白纸 @whigzhou: 在宗教构成了文化/习俗/价值观传承的重要载体的条件下,反宗教教育本身就是在灌输一种强烈的价值观和政治倾向 @stevenzyc: 关键是孩子没有判断力,很多家长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让他们接受宗教仪式成为教徒.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洗脑的影响是很严重,更不用说一些宗教气氛比较浓厚的国家地区了 @whigzhou: 每一步都是滑坡和臆测,成为教徒多大程度上是家长强制结果?影响什么了?怎么严重法?宗教气氛浓生活就更差了? @古希腊人: 对大多数人而言,从小接受的教育很难改变。美国反同的人打出的标语“人类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不是亚当和亚当”;从小被告知中医治本西医治标的人现在也很难被说服;而我从小接受无 @whigzhou: 这个判断我完全不同意。好,算它成立,你为啥要他们“改变”?那么多虔诚信徒不是活得很好死的也很好? @古希腊人: “改变”好不好属于价值判断,我只是说很难改变,没说对错。 @whigzhou: 好,那我们再讨论你那个判断,你怎么看下面这个数据:approximately 100 million citizens consider themselves Russian Orthodox Christians, amounting to 70% of population http://t.cn/zWCtO6Z  
[微言]信仰

【2012-07-04】

@牛大兽医 您信神(宗教吗)?还是不可知论者?

@whigzhou: 是这样的,说信仰之前,最好先说说信仰的内容,说信神之前,要先说说你要信的神有些什么特性;先看两种情况:假如神什么也不做,那么信不信都没关系,即信仰内容是空的,假如他什么都做,那么,说“神如何如何”便完全等价于“发生了某某事情”

@whigzhou: 所以,日常说的信仰,指的应该都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神,那就得先说清楚他为些什么,何时为,怎么为,否则,信与不信不存在有意义的差别。

@whigzhou: 可是,假如我们能如此描述神,那(more...)

标签: | |
4411
【2012-07-04】 @牛大兽医 您信神(宗教吗)?还是不可知论者? @whigzhou: 是这样的,说信仰之前,最好先说说信仰的内容,说信神之前,要先说说你要信的神有些什么特性;先看两种情况:假如神什么也不做,那么信不信都没关系,即信仰内容是空的,假如他什么都做,那么,说“神如何如何”便完全等价于“发生了某某事情” @whigzhou: 所以,日常说的信仰,指的应该都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神,那就得先说清楚他为些什么,何时为,怎么为,否则,信与不信不存在有意义的差别。 @whigzhou: 可是,假如我们能如此描述神,那么他和一个自然律之下的实体(比如一个具有非凡物理属性的星体)又有何区别? @tertio: 不许两头堵! @whigzhou: 呵呵,三总明鉴,本来应该开着这个口等鱼游进来的 @sw小橘子: 主要是非凡的程度超出了人们对于物理和实体概念的接受能力。 @whigzhou: 那不只是如何修正物理学的问题吗? @sw小橘子: 那也只对有足够抽象能力的人有用嘛 @whigzhou: 宗教在达到一神教阶段之后已经有了这样的抽象能力,而多神教的诸神和万物有灵论的诸灵,倒真是自然律下的实体,只是禀赋非凡而已 @sw小橘子: 对不接受操作性定义的人们,你说啥都没用 @whigzhou: 那当然,不追求有用,只和对信仰之哲学面感兴趣的朋友讨论  
[微言]成功学与宗教

【2012-04-25】

@tertio:成功学可能也没什么不好的,有些人就是可以靠成功学激励自己勤奋上进,虽然你看着又曲解又三俗,但人家奔着奔着就发了。这跟书里到底说了什么道理无关,跟心理激励有关,在奔前途上的时间和功夫到了位,成功也就有了更大的可能。

@tertio:更何况,有不少道理是能够导致正确的行动的。

@tertio:举那个犹太人骗小孩的例子,读这本书的人也不会当真把自己小孩往地上摔

@whigzhou: 是啊,真能安慰人的安慰剂就是好安慰剂,可这个“好”仅仅是它作为安慰剂的(more...)

标签: | |
4217
【2012-04-25】 @tertio:成功学可能也没什么不好的,有些人就是可以靠成功学激励自己勤奋上进,虽然你看着又曲解又三俗,但人家奔着奔着就发了。这跟书里到底说了什么道理无关,跟心理激励有关,在奔前途上的时间和功夫到了位,成功也就有了更大的可能。 @tertio:更何况,有不少道理是能够导致正确的行动的。 @tertio:举那个犹太人骗小孩的例子,读这本书的人也不会当真把自己小孩往地上摔 @whigzhou: 是啊,真能安慰人的安慰剂就是好安慰剂,可这个“好”仅仅是它作为安慰剂的“功能之好” @whigzhou: 用丹内特的话(针对宗教的)说,能哄小孩的东西自然有其(功能主义的)价值,可现在我们早已不是小孩了,再也无法被这些东西哄住了,必须将信念建立在更加牢靠的基础上 @开心的小又又: 想请问一下,建立信念所须的“更加牢靠的基础”,包括一个人拥有的关系背景么?对不起知道问题很没水平,作为一个活在国企环境里的员工,特别困惑 @whigzhou: 哦,我指的是一套与现代科学兼容的价值和伦理体系,这样的系统自然要能够有助于你形成对此类关系的态度,才算是牢靠的 @whigzhou: 比如你需要向孩子解释为何那么做是错的、那些是值得珍惜的、这种情形下他要对后果负责……假如你的解释都是基于那些受过良好教育者都会觉得荒诞无稽的说辞,那不久之后他就会觉得被你欺骗了,这样前面那些解释便可能起了相反作用,尽管这套说辞在历史上曾经起过很好的作用 @whigzhou: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你尝试说服自己的时候,也适用于你与他人讨论此类问题的时候,简言之,迷信确有其功能,可一旦你认识到那是迷信,这功能就丧失了,至少靠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