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文学〉标签的文章(5)
辉格
@ 2016-04-01 01:34
阅读(1,863)
评论
分类:微言大义
【2016-04-01】
@whigzhou: 我评价历史小说/电影的指标之一,是对历史感的把握,在我看来,三流的历史感是一种同态谬论,总是将他试图表现的历史趋势、几种相互竞争的可能走向、关键转折点……之类,擅自植入当事人的自觉意识中,甚至通过他们的嘴巴喋喋不休的说出来,仿佛当事人个个都偷窥过上帝的账本,有着后见之明的便利,
@whigzhou: 二流作品要好一点,能够表现出历史洪流中当事者被浪涛推拉撕扯的无力感,但真正的好作品,既能表现个体的理(more...)
7055
【2016-04-01】
@whigzhou: 我评价历史小说/电影的指标之一,是对历史感的把握,在我看来,三流的历史感是一种同态谬论,总是将他试图表现的历史趋势、几种相互竞争的可能走向、关键转折点……之类,擅自植入当事人的自觉意识中,甚至通过他们的嘴巴喋喋不休的说出来,仿佛当事人个个都偷窥过上帝的账本,有着后见之明的便利,
@whigzhou: 二流作品要好一点,能够表现出历史洪流中当事者被浪涛推拉撕扯的无力感,但真正的好作品,既能表现个体的理想、野心、阴谋、奋斗、挣扎,又能把握历史大线索、大节点,同时又不陷入同态谬论,大概只有那些真正领会“非意图后果”的作家才写得出来,
@肮脏的哈利:辉总推几部好的
@whigzhou: 还真想不出哪部历史片符合我的一流标准,Deadwood有点这意思,但不知道算不算历史片
辉格
@ 2015-12-03 00:58
阅读(1,862)
评论
分类:微言大义
【2015-12-03】
@whigzhou: 古代诗歌中大量使用的重复、排比、比兴、衬托等表现手法,都是前文字时代特色,功能在于以信息高冗余率来换取复制传播的保真度和抗干扰性,所以一旦文字和书写介质普及,这些手法的使用率就迅速下降。
@whigzhou: 无文字社会的巫术咒语也大量使用此类手法。
标签:信息 | 文化 | 文字 | 文学 | 艺术
6973
【2015-12-03】
@whigzhou: 古代诗歌中大量使用的重复、排比、比兴、衬托等表现手法,都是前文字时代特色,功能在于以信息高冗余率来换取复制传播的保真度和抗干扰性,所以一旦文字和书写介质普及,这些手法的使用率就迅速下降。
@whigzhou: 无文字社会的巫术咒语也大量使用此类手法。
辉格
@ 2014-09-14 02:39
阅读(2,073)
评论
分类:微言大义
【2014-07-27】
@whigzhou: 能把文学技法掌握到炉火纯青的人,怎么会那么幸运,以至凑巧还有好的思想、见识和故事呢?电影起码还分原作/编剧/导演,不知文学界有没有什么分工。
@穿着红背心:现代性的文学,原创故事是很次要的元素,充其量算是新闻的裁剪。思想见识更无足轻重,马尔克斯和欧洲老左们有什么思想啊。文学技法才是核心,“即讲故事的方法”。
@whigzhou: 对啊,所以我看不下去嘛,如果思想没那么蠢,故事没那么无趣,就会多一些读(more...)
5265
【2014-07-27】
@whigzhou: 能把文学技法掌握到炉火纯青的人,怎么会那么幸运,以至凑巧还有好的思想、见识和故事呢?电影起码还分原作/编剧/导演,不知文学界有没有什么分工。
@穿着红背心:现代性的文学,原创故事是很次要的元素,充其量算是新闻的裁剪。思想见识更无足轻重,马尔克斯和欧洲老左们有什么思想啊。文学技法才是核心,“即讲故事的方法”。
@whigzhou: 对啊,所以我看不下去嘛,如果思想没那么蠢,故事没那么无趣,就会多一些读者啊
@tertio:所以有文体之分
@whigzhou: 嗯,通过不同文体之间的改编好像能解决这问题,不知实际情况如何,未经授权的改编会不会认为是抄袭?
【2013-01-30】
@黄章晋ster 中国人问候语的变迁也很有意思,十几年前的相声里,还讽刺中国人甚至在厕所里见面都会问“你吃过了吗?”这是物质匮乏甚至惨烈大饥荒在人们潜意识中留下来的强烈痕迹。有意思的是,也就是十来年时间,中央并没有统一发文,“你吃过了吗”就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里Mark一下,免得将来忘记@whigzhou
@whigzhou: 是哦,不知何时就消失了,90后可能都没听到过
@whigzhou: 《金瓶梅》里罗列酒菜点心名目的文字可能占了5%的篇幅,每回都有好几段,每每让我浮想(more...)
4847
【2013-01-30】
@黄章晋ster 中国人问候语的变迁也很有意思,十几年前的相声里,还讽刺中国人甚至在厕所里见面都会问“你吃过了吗?”这是物质匮乏甚至惨烈大饥荒在人们潜意识中留下来的强烈痕迹。有意思的是,也就是十来年时间,中央并没有统一发文,“你吃过了吗”就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里Mark一下,免得将来忘记@whigzhou
@whigzhou: 是哦,不知何时就消失了,90后可能都没听到过
@whigzhou: 《金瓶梅》里罗列酒菜点心名目的文字可能占了5%的篇幅,每回都有好几段,每每让我浮想起一个穷秀才半夜三更灯下窗前流着哈喇子努力回味打秋风的美滋味的景象
@小鬼大厨狐狸酱:辉格也爱读《金瓶梅》呀
@whigzhou: 不爱,当社会学材料看看,文学方面实在拙劣
@小鬼大厨狐狸酱:回复@whigzhou:有个朋友常常推荐,说是写尽世情
@whigzhou: 我也上了鲁迅这句话的当,看了之后才发现没这么好,我看该书唯一好处是,作者原意不厌其烦的罗列各种器物和生活琐事,结果就留下了一份考古材料
@小鬼大厨狐狸酱:听他讲了一些其中的故事,觉得描述了好多底层人的狡诈啊什么的
@whigzhou: 嗯,这是有的,还有妻妾间争宠勾心斗角,仆人间相互使绊下套,但他只能写好小情节,稍大点的结构(如果有的话)就很难看,大概可以这么说吧:越琐碎的事情,写的越好,越是需要组织构思的,就越差
【2012-12-08】
@竹内悟空 顾彬老爷子对中国文学的评语,话不好听,但是说的都在根子上。西方社会从牛顿的世界进入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的世界,文学、绘画也都跟着有了发展,毕加索与爱因斯坦脑子想的是同一个事儿,只是表达语言不同而已。而我们文学依然在写故事,绘画依然在画眼睛看到的东西。先生的科普任重道远。@李淼在微博
@abada张宏兵: 直到老爱物理学还比较简单,大物理学家还有闲工夫深入一点爱好文艺等等。从狄拉克开始就没那么简单那么闲了
@tertio:搞纯理论的还好吧,比如李淼
@whigzhou: 嗯,同感,“依然在写故事”倒不是问题,问题是你对世界/人/社会的理解还停留在蒙昧状态,怎么写得出吸引现代人的好故事
@小野(more...)
4761
【2012-12-08】
@竹内悟空 顾彬老爷子对中国文学的评语,话不好听,但是说的都在根子上。西方社会从牛顿的世界进入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的世界,文学、绘画也都跟着有了发展,毕加索与爱因斯坦脑子想的是同一个事儿,只是表达语言不同而已。而我们文学依然在写故事,绘画依然在画眼睛看到的东西。先生的科普任重道远。@李淼在微博
@abada张宏兵: 直到老爱物理学还比较简单,大物理学家还有闲工夫深入一点爱好文艺等等。从狄拉克开始就没那么简单那么闲了
@tertio:搞纯理论的还好吧,比如李淼
@whigzhou: 嗯,同感,“依然在写故事”倒不是问题,问题是你对世界/人/社会的理解还停留在蒙昧状态,怎么写得出吸引现代人的好故事
@小野猪君: [想一想]右边说的有道理,怪不得长大就不喜欢看中国小说了
@tertio:不同意,'理性上未能理解'不是写作的障碍
@whigzhou: 可以不理解他正在讲述的那个层次,但不能不理解所有的层次
@whigzhou: 不理解并不是毫无想法,而是要么陷在各种陈词滥调里,要么流于疯人呓语,都很难看
@whigzhou: 比如你以土著的眼光将机场塔台调度员的举动看作召唤幸运大鸟的巫术,如此写出来的故事,对于第一次读到的纽约人或许很新奇很有意思,但你永远停留在这状态,代复一代基于这种观念框架讲你们的故事,还会好听吗?
@whigzhou: 比较一下各种文化的所谓民间故事,可以发现它们的雷同程度非常高,用几十种结构可以概括这些故事,为什么?民间故事家很笨吗?不是,因为蒙昧时代的观念结构(所谓朴素科学)都差不多
@居貲:艺术是体验而非认知,所关心的是如何描述某种现象,带给读者何种体验。至于对此现象提供解释,并不是文学或者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任务。
@whigzhou: 嗯,可以不以解释为目的,但对所涉及的元素必定持有某种可带来解释的观念,假如你的观念系统很贫乏,体验也将是混沌和苍白的
@whigzhou: 比如一只青蛙,即便走在曼哈顿闹市,也体验不到什么都市繁华吧,它顶多能“看到”好多大虫子在贴着地面飞
@小野猪君:如果有人模仿这只青蛙,呈现这只青蛙的所见所感给都市人,就算是艺术了? 现在很多艺术差不多就是这样吧?
@whigzhou: 可以,会很有意思,而能做好必须先理解青蛙的认知系统,但你要是代复一代永远用青蛙眼看世界,就是蒙昧而不是艺术了
@whigzhou: 试想,假如你完全不懂足球赛制规则,你能讲出一个关于两位主教练如何斗智斗勇的有意义故事吗?
@whigzhou: 结构与层次 http://t.cn/zOBpCgh 要看懂一场球赛,必须首先接受球队、进球、犯规、裁判这些概念……而只有接受了球队、比赛、得分这些概念之后,才能进而形成赛制、轮次、主客场、积分、名次等更高层次的概念,才看得懂一份赛程和积分表,也才可能对主教练的赛季战略调度和状态调整有所理解和评论
@whigzhou: 再举个例子,你不妨去读一本E.O.Wilson讲蚂蚁故事的书,然后找一群蚂蚁看看,能看出Wilson所看到的生动精彩吗?我打赌你啥也看不出,除了一群小虫在乱爬,获得这种观察能力需要长期专业训练
@whigzhou: 现代社会的许多领域,复杂程度比蚂蚁社会高多了,不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你只能看到一群人在瞎忙活,还能讲出什么狗屁故事
@whigzhou: 让观察人类社会比观察蚂蚁条件更糟糕的是,你自己是人,生活于社会中,以为自己天然懂,陷于俗套谬见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