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3月发表的文章(21)

当代科学史上的一桩丑闻

Steve Pinker70年代,当进化生物学进入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分别开创了进化心理学和社会生物学)时,遭遇了该领域学者的激烈抵抗,道金斯而威尔逊被视为人民公敌,从指责、辱骂、发展到身体攻击、开会起哄、高音喇叭干扰课堂,最后,一批学者在国际和平年来临之际,在西班牙集会签下了Seville Statement on Violence,其内容、形式和口吻,都像极了公元325年基督教尼西亚会议上的十二信条,更惊人的是,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正式采用了这些戒律。

当然,UNESCO可没把这当作丑闻,它至今还把它当作一项荣耀,以正式声明发布在其官方网站上(在这里),甚至还放在其所属的联合国大学(UNU)的首页上。

在今天的科学界,那些反对人碳暖球说法的科学家,他们的处境和遭遇,和当初的威尔逊,大概也差不多。

以下文字摘自Steven Pinker: How The Mind Works第一章PSYCHOLOGICAL CORRECTNESS一节:

Th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of this book is a departure from the dominant view of the human mind in our intellectual tradition, which Tooby and Cosmides have dubbed the Standard Social Science Model (SSSM). The SSSM proposes a fundamental division between biology and culture. Biology endows humans with the five senses, a few drives like hun(more...)

标签: |
456

Steve Pinker70年代,当进化生物学进入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分别开创了进化心理学和社会生物学)时,遭遇了该领域学者的激烈抵抗,道金斯而威尔逊被视为人民公敌,从指责、辱骂、发展到身体攻击、开会起哄、高音喇叭干扰课堂,最后,一批学者在国际和平年来临之际,在西班牙集会签下了Seville Statement on Violence,其内容、形式和口吻,都像极了公元325年基督教尼西亚会议上的十二信条,更惊人的是,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正式采用了这些戒律。

当然,UNESCO可没把这当作丑闻,它至今还把它当作一项荣耀,以正式声明发布在其官方网站上(在这里),甚至还放在其所属的联合国大学(UNU)的首页上。

在今天的科学界,那些反对人碳暖球说法的科学家,他们的处境和遭遇,和当初的威尔逊,大概也差不多。

以下文字摘自Steven Pinker: How The Mind Works第一章PSYCHOLOGICAL CORRECTNESS一节:

Th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of this book is a departure from the dominant view of the human mind in our intellectual tradition, which Tooby and Cosmides have dubbed the Standard Social Science Model (SSSM). The SSSM proposes a fundamental division between biology and culture. Biology endows humans with the five senses, a few drives like hunger and fear, and a general capacity to learn. But biological ev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SSSM, has been superseded by cultural evolution. Culture is an autonomous entity that carries out a desire to perpetuate itself by setting up expectations and assigning roles, which can vary arbitrarily from society to society. Even the reformers of the SSSM have accepted its framing of the issues. Biology is "just as important as" culture, say the reformers; biology imposes "constraints" on behavior, and all behavior is a mixture of the two.

The SSSM not only has become an intellectual orthodoxy but has acquired a moral authority. When sociobiologists first began to challenge it, they met with a ferocity that is unusual even by the standards of academic invective. The biologist E. O. Wilson was doused with a pitcher of ice water at a scientific convention, and students yelled for his dismissal over bullhorns and put up posters urging people to bring noisemakers to his lectures. Angry manifestos and book-length denunciations were published by organizations with names like Science for the People and The Campaign Against Racism, IQ, and the Class Society. In Not in Our Genes, Richard Lewontin, Steven Rose, and Leon Kamin dropped innuendos about Donald Symons' sex life and doctored a defensible passage of Richard Dawkins' into an insane one. (Dawkins said of the genes, "They created us, body and mind"; the authors have quoted it repeatedly as "They control us, body and mind.") When Scientific American ran an article on behavior genetics (studies of twins, families, and adoptees), they entitled it "Eugenics Revisited," an allusion to the discredited movement to improve the human genetic stock. When the magazine covered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they called the article "The New Social Darwinists," an allusion to the nineteenth-century movement that justified social inequality as part of the wisdom of nature. Even one of sociobiology's distinguished practitioners, the primatologist Sarah Blaffer Hrdy, said, "I question whether sociobiology should be taught at the high school level, or even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 . . The whole message of sociobiology is oriented toward the success of the individual. It's Machiavellian, and unless a student has a moral framework already in place, we could be producing social monsters by teaching this. It really fits in very nicely with the yuppie 'me first' ethos."

Entire scholarly societies joined in the fun, passing votes on empirical issues that one might have thought would be hashed out in the lab and the field. Margaret Mead's portrayal of an idyllic, egalitarian Samoa was one of the founding documents of the SSSM, and when the anthropologist Derek Freeman showed that she got the facts spectacularly wrong, the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voted at its business meeting to denounce his finding as unscientific. In 1986, twenty social scientists at a "Brain and Aggression" meeting drafted the Seville Statement on Violence, subsequently adopted by UNESCO and endorsed by several scientific organizations. The statement claimed to "challenge a number of alleged biological findings that have been used, even by some in our disciplines, to justify violence and war":

It is scientifically incorrect to say that we have inherited a tendency to make war from our animal ancestors.
It is scientifically incorrect to say that war or any other violent behavior is genetically programmed into our human nature.
It is scientifically incorrect to say that in the course of human evolution there has been a selection for aggressive behavior more than for other kinds of behavior.
It is scientifically incorrect to say that humans have a "violent brain."
It is scientifically incorrect to say that war is caused by "instinct" or any single motivation...

...We conclude that biology does not condemn humanity to war, and that humanity can be freed from the bondage of biological pessimism and empowered with confidence to undertake the transformative tasks needed in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Peace and in the years to come.

What moral certainty could have incited these scholars to doctor quotations, censor ideas, attack the ideas' proponents ad hominem, smear them with unwarranted associations to repugnant political movements, and mobilize powerful institutions to legislate what is correct and incorrect?

参考:Wikipedia: "Seville Statement on Violence"词条

关于亚当和夏娃,答牛牛大宝

感谢牛牛大宝推荐松鼠会文章,我用的“三万年”这个数字,来源于斯宾塞·韦尔斯《出非洲记:人类祖先的迁徙史诗》一书,而且综合其他来源的数字,这大致是个下限,所以,新的研究如果发现这个数字大上几万年,我也不会吃惊,而且对于我的观点,是更好的支持。好在IBM赞助的那个项目很快就会出结果了,等着看吧。

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朋友,我推荐一些更详细的材料:

斯宾塞·韦尔斯:《出非洲记:人类祖先的迁徙史诗》,网上有中文电子版。其中“迟到的亚当”一节我在两年前曾转贴过:“迟到的亚当”。

史蒂夫·奥尔森:《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有中文版。

关于东亚的情况,来自复旦的金力和李辉有许多专门的研究,我几年前就介绍过,下面几个帖子里汇集了其中一部分: 标签: |

457

感谢牛牛大宝推荐松鼠会文章,我用的“三万年”这个数字,来源于斯宾塞·韦尔斯《出非洲记:人类祖先的迁徙史诗》一书,而且综合其他来源的数字,这大致是个下限,所以,新的研究如果发现这个数字大上几万年,我也不会吃惊,而且对于我的观点,是更好的支持。好在IBM赞助的那个项目很快就会出结果了,等着看吧。

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朋友,我推荐一些更详细的材料:

斯宾塞·韦尔斯:《出非洲记:人类祖先的迁徙史诗》,网上有中文电子版。其中“迟到的亚当”一节我在两年前曾转贴过:“迟到的亚当”。

史蒂夫·奥尔森:《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有中文版。

关于东亚的情况,来自复旦的金力和李辉有许多专门的研究,我几年前就介绍过,下面几个帖子里汇集了其中一部分:李辉:《走向远东的两个现代人种》李辉:《百越遗传结构的一元二分迹象》,《一些分子历史学研究结果》。

饭文#91: 三控成本未必能降低房价

三控成本未必能降低房价
辉格
2009年3月5日

近日,政协委员、恒大集团主席许家印先生提出,针对目前高房价抑制购房需求的局面,政府和房地产企业应共同行动,从控制地价、税费和利润三个方面入手,来降低当前高企的房价,以便提振需求,让房地产市场走出低迷。然而,这些建议是否可行呢?

首先,企业的存在意义就在于为股东创造价值,而尽最大可能的获取利润便是创造股东价值的唯一途径,所以,要求企业主动控制利润,就是要求放弃它们的核心目标,背弃股东,任何负责任的企业大概都不会响应。(more...)

标签: | | |
458

三控成本未必能降低房价
辉格
2009年3月5日

近日,政协委员、恒大集团主席许家印先生提出,针对目前高房价抑制购房需求的局面,政府和房地产企业应共同行动,从控制地价、税费和利润三个方面入手,来降低当前高企的房价,以便提振需求,让房地产市场走出低迷。然而,这些建议是否可行呢?

首先,企业的存在意义就在于为股东创造价值,而尽最大可能的获取利润便是创造股东价值的唯一途径,所以,要求企业主动控制利润,就是要求放弃它们的核心目标,背弃股东,任何负责任的企业大概都不会响应。况且,即使股东足够慷慨,舍弃利润目标对于企业的生存、效率和持续经营也是致命的;一个企业得以持续经营,依赖于其有效的组织结构、责任分配和激励机制,而所有这些能够运转起来,需要有一个外部力量来推动它,这个动力源就是利润;一旦利润目标解除,企业便成为一潭流不动的死水,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便是如此。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发展为充分竞争的市场,每个企业必须为其生存发展而拼搏,尤其在眼下的危机条件下,许多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放弃利润,等于放弃自我积累资本和寻求外部融资的能力,这无异于自杀。积极响应许先生号召的企业将首先被市场淘汰,而其他企业则可乘机扩张,所以这是注定无法持续的做法;当然,那些原本就陷于亏损的企业或许会免费摆个姿态,但这毫无意义。

控制利润不可行,那么降低地价是否能拉低房价呢?未必,这要看土地供给是否增加,如果供给不增加,降低地价只能增加地产商的利润,不会降低房价。这一原理在经济学上可表述为:供给给定的条件下,价格与成本无关。公众通常不理解这一点,是因为在多数情形下,成本下降总是伴随着价格下降;但那是因为成本下降时,如果价格不变,会提高生产者利润,因而吸引来更多生产者,从而创造出更多供给,而这些多出的供给必须以更低的价格才能找到新的买家,结果均衡价格就被拉低了。但是如果供给被固定了,上述过程就不会发生。这一点,我们从拍卖会上看得最清楚,梵高的一幅画被卖到什么价格,完全取决于需方的购买意愿和能力,与当初梵高画这幅画时付出多大代价,毫无关系,原因便在于:梵高画作的供给是给定的。

许先生的基本观察是准确的,即目前高房价的首要原因是高地价,但这不是因为土地招拍的标价太高,而完全是因为土地供给量太小。明白这一点,也就知道降低税费的难度有多大了,实际上,正因为土地供给太小,政府原本可以把地价标得更高,也不愁卖不出去,但因为没标那么高,其余部分就用税费来代替了;这仅仅是一个政府收入如何在部门之间分配的财政问题。其实,收取税费的主体和对象与地价完全相同,完全可以把它看作地价的一部分,所以按上述分析,降低税费同样不会降低房价。

话说回来,即使土地供给不增加,降低地价和税费也并非完全没用,因为土地供给给定的条件下,住房面积可以增加,如果开发商把节省下来的地价和税费,用于补偿因楼层增加而带来的额外成本,那就可以通过盖更多的高楼而增加住房供给,从而拉低房价。但这一空间并不很大,无法根本扭转目前的住房短缺状况。要根本解决问题,还是要靠增加土地供给。

饭文#90: 伤害感情不犯法

按:按我最初的打算,文章结尾处还有一句恶毒无比的话——“以某些人的心态,要说伤害感情,我们每个人只要照一下镜子,就足够伤害自己的感情了,实际上,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你的若干女性祖先曾被强奸的证据。”说战争带来屠杀和强奸是不准确的,屠杀和强奸是战争的主要内容,它是贯穿人类历史的主线,不把握这一点,就无法理解为何线粒体夏娃比Y染色体亚当足足早了三万多年,也无法理解为何中国南方人从母系继承了许多南岛基因,而从父系得到的却几乎全部是蒙古基因。既然有人如此喜欢揭伤疤,我就给他们来个最狠的。不过最后我还是把它删掉了,报纸读者的神经可没牛博(more...)

标签: |
459

按:按我最初的打算,文章结尾处还有一句恶毒无比的话——“以某些人的心态,要说伤害感情,我们每个人只要照一下镜子,就足够伤害自己的感情了,实际上,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你的若干女性祖先曾被强奸的证据。”说战争带来屠杀和强奸是不准确的,屠杀和强奸是战争的主要内容,它是贯穿人类历史的主线,不把握这一点,就无法理解为何线粒体夏娃比Y染色体亚当足足早了三万多年,也无法理解为何中国南方人从母系继承了许多南岛基因,而从父系得到的却几乎全部是蒙古基因。既然有人如此喜欢揭伤疤,我就给他们来个最狠的。不过最后我还是把它删掉了,报纸读者的神经可没牛博朋友的坚强,算了。

伤害感情不犯法
辉格
2009年3月3日

厦门前收藏家蔡铭超先生刚刚完成了一件举世无双的惊人之举,在一次拍卖会上竞拍成功后,公开宣布拒绝付款。通过这一行动,蔡先生已经将自己开出除了国际收藏界,或许也开除出了国内收藏界,如果诚信在国内这个新兴行业已经取得其应有地位的话。在收藏业,诚信是最重要的资源,对于藏品真伪的鉴定,历来十分困难且代价高昂,即便顶级专家有时也难免走眼,交易得以进行,端赖于交易各方在一个不大的圈子里,经长期交往和反复交易而建立起的个人信誉。现在,蔡先生靠十几年经营和几桩知名大买卖而建立起的信誉,已付之一炬;而据传闻,正是凭借这一信誉,他才被佳士得接纳为VIP客户,从而免除了竞拍保证金。

当然这是蔡先生的个人选择,他如何挥霍自己的资产,旁人无所置喙;我感兴趣的是,他付出这么高代价,买到了什么?从他的声明看,他希望换得的结果是阻止兽首拍卖,而这也正是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APACE)在法国提起诉讼、在国内唤起公众关注和抗议的目的所在。他们之所以要追求这一结果,据称是因为这一拍卖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然而伤害感情并不等于违法,很多合法行为都可能伤害他人的感情,比如你的邻居整天在你眼前炫耀你极度渴望却又买不起的商品。

蔡先生、APACE及其拥护者的诉求,在法律上是得不到支持的,一件物品,虽然历史上曾被劫掠,但经过一百多年的长期和平持有,而且是私人持有,其物权已经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这一点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民法体系都遵循同样的原则,如果这一原则被突破,那么,现存的几乎全部年代久远的物品和不动产的所有权都将被重新判定,不仅绝大多数博物馆都要关门,而且全部土地都要在整理家谱以后重新分配,大概不会有法官愿意为这样的前景打开门户。

APACE大概也清楚他们不大可能通过司法途径得到想要的结果,他们宣称这么做更多的是为了表达一种姿态,并通过行动和宣传来唤起公众的关注,进而对政府施加影响,希望政府反过来又向拍卖行或潜在的捐助者施压,最终达到他们的目的;这一策略很可能获得成功,然而正是这一策略,实际上真正达到了伤害许多中国人感情的效果。显然,人不可能被他不知道的事情所伤害感情,如果没有APACE的大力宣传,兽首拍卖原本不会引起公众关注,这从上一次拍卖只卖出1500美元就可以看出;而这一次,从众多网民的群情激昂和蔡先生的奋不顾身看来,他们的感情的确受到了伤害。

历史上的侵略和征服所留下的痛苦记忆,并不是通过补偿和清算来消除的,而是靠时间流逝和世代更替而逐渐淡忘的,人们在新的条件下找到合作互利的方式,在交往合作中各自得到收益,切身体会到和平与合作的价值,慢慢学会相互尊重和体谅,逐渐遗忘了过去的仇怨。我们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北方游牧民族不断侵入中原和南方农耕社会的历史,其间不乏暴行和惨剧,更少不了土地和财产的掠夺和再分配,这些入侵的财产后果从未被清算。今天,任何稍有理智者,断不会去细翻这些老账,更不会用这些老账来动手清算。

假设今天有位爱新觉罗后人拿出一个传家宝去拍卖,或许会有一些人会感到受伤,但他若果真到媒体上去向今天的扬州人大力宣传:那是扬州十日期间多尔衮佩刀上的镶玉,那么,究竟是谁在伤害这些扬州人的感情?当然,他有言论自由,正如我所说,伤害感情未必犯法,但他要是同时还宣称他是在反对伤害人民的感情,那就很荒谬了。

收藏界对于文物价值自有一套评价体系,遵从职业道德的从业者,不应将此掺杂于民族情绪,更不应利用文物中潜在的文化符号到公众舆论中来揭民族伤疤,这样做是会伤害公众感情的。

给赞成土地私有化的朋友出个题目

黄宗智有篇文章《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和现在——舒尔茨理论的对错》,是他前年一系列讲座的整理稿,TrustNo1推荐给我看了之后,我早想写一篇回应,但一直没空。赞成土地私有化的朋友,与其跟李前乡长辩论,不如回应一下黄宗智,显得更有档次,呵呵,不过黄宗智虽然退休后来了大陆,但在内地舆论中没什么影响,所以也看不到有人回应。

以中文写作而能吸引我持续关注其思想的学者,不超过五位(死了的不算),黄宗智便是其一,他也是唯一一位以所谓历史人类学的方法研究中国经济史的学者,而这一方法我十分喜欢,(more...)

标签: | |
460

黄宗智有篇文章《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和现在——舒尔茨理论的对错》,是他前年一系列讲座的整理稿,TrustNo1推荐给我看了之后,我早想写一篇回应,但一直没空。赞成土地私有化的朋友,与其跟李前乡长辩论,不如回应一下黄宗智,显得更有档次,呵呵,不过黄宗智虽然退休后来了大陆,但在内地舆论中没什么影响,所以也看不到有人回应。

以中文写作而能吸引我持续关注其思想的学者,不超过五位(死了的不算),黄宗智便是其一,他也是唯一一位以所谓历史人类学的方法研究中国经济史的学者,而这一方法我十分喜欢,所以他在国内出版的书我看见就买,都不用翻。

他最初引起我注意是他在2002年针对〈大分岔:中国、欧洲与近代世界经济的形成〉一书与彭慕兰展开的那场辩论,这场辩论在中国经济学界没有引起什么反应,倒是在经济史学界有一些反应,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学界对马尔萨斯十分隔膜,而马尔萨斯在经济史学界则颇有地位,但如果不充分了解马尔萨斯理论,便无法把握这场辩论的理论背景。

当然,对于黄宗智在上面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所表达的观点和政策建议,我是完全反对的,但他在前半部分对舒尔茨理论的批评,很有道理,也表现了他通过他那独特的研究所积累的深厚功力。现今赞成土地私有化的朋友,所用的理论和逻辑多半与舒尔茨无异,所以黄宗智是他们需要过的一关,怎么过,我先不说。

提示几点:

1)人口因素必须考虑,马尔萨斯是经济学家绕不过的。

2)劳动生产率未必随分工而提高,内卷化不仅理论上可能,事实上也存在,历史上更很普遍,区分马尔萨斯型增长和斯密型增长是有意义的。

3)私人产权和市场未必能消除贫困。自由市场能带来繁荣,但不一定能消除贫困,这是马尔萨斯和斯密的关键差别;或许是为了获得道德上的有利地位,现代经济学家普遍拒绝承认这一点,但这样一来就为他们的理论埋下了硬伤。

4)贫困未必需要消除。所谓富裕,不过是那些担忧堕入贫困的人通过每日的谨慎、自律和勤奋而争得的状态,没有贫困,也就没有富裕和繁荣了,这就是马尔萨斯主要结论;从进化论的角度看,这一点是明显的:失去选择压力,复杂性便不复存在。——这就是为什么直接启发了达尔文的,是马尔萨斯,而不是别人。

饭文#89: 财产申报是低成本的廉政制度

(按:这是篇命题作文,我并不太愿意写这种题目,所以质量也就能不保证了)

财产申报是低成本的廉政制度
辉格
2009年3月2日

近日,总理温家宝在回答网民提问时,肯定了官员财产申报作为一种反腐败制度的价值,并确认了政府正在为建立这一制度而积极准备。此前,在新疆阿勒泰和浙江慈溪,在当地纪委的推动下,已先后开始了官员财产申报和公示的初步尝试。财产申报制度,18世纪起源于瑞典,1883年被英国议会采用后,便逐渐风行于各发达国家,东亚各国在完成现代化转型之后,也多予仿效。在现代化进程中,(more...)

标签: | |
461

(按:这是篇命题作文,我并不太愿意写这种题目,所以质量也就能不保证了)

财产申报是低成本的廉政制度
辉格
2009年3月2日

近日,总理温家宝在回答网民提问时,肯定了官员财产申报作为一种反腐败制度的价值,并确认了政府正在为建立这一制度而积极准备。此前,在新疆阿勒泰和浙江慈溪,在当地纪委的推动下,已先后开始了官员财产申报和公示的初步尝试。财产申报制度,18世纪起源于瑞典,1883年被英国议会采用后,便逐渐风行于各发达国家,东亚各国在完成现代化转型之后,也多予仿效。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在选择政体、法律体系、选举和代议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和差异,但在财产申报制度上,却少有异议,心存忌惮的既得利益者尽管在行动上会设法拖延和抵拒,但还不至于公开反对;确实,在这一点上,很难找出拿得上台面的理由,不像其他问题上,可以在堂皇的主义、民族和公益等旗号掩盖下夹杂私利。

财产申报制度之所以能在各国无异议的成为通行制度,除了因为反对者提不出体面的反对理由,更因为它的确是一种高效而低成本的廉政机制;与其他反腐制度相比,它有效的借助了官员的自我约束和知情者与公众的舆论约束,可以大大节省政府为廉政而建立庞大的监督、调查和执行机构所带来的高额行政费用。

腐败的存在基础是权力的寻租,当某些有利可图的事情受到管制而形成准入门槛时,把守这些门槛的权力行使者便有了私自出售门票而牟利的机会。财产申报制本身并不能消除腐败的这一基础,但它会大幅提高寻租行为各个环节的难度和成本。首先,租金只能以十分隐秘方式的支付,通俗地说,必须经过十分有效的洗钱工具来洗白;但洗钱是有成本的,高级洗钱工具成本相当高,当这一成本超出寻租所得时,这些寻租活动就不可能继续了。其次,即使被洗白的钱,当事官员也无法在自己的账户上持有,这一点是中国干部体系的封闭性所造就的特殊之处,中国官员的履历大多很单纯,很少在商界和政界来回流动,其根正苗红的出身也很难为巨额财产提供解释,不像美国,一朝天子一朝臣,议员和部长中都不乏理直气壮的亿万富翁。

因为寻租所得即使洗白也无法公开持有和花费,结果是,这些收入不可能被用于其本人在任期结束之前的日常消费,如此形成的被迫储蓄,降低了这些收入对当事官员的价值,它不能即时满足其消费和炫耀的欲望;这些储蓄,因为必须通过代理人进行,不仅风险很高,而且利率很可能是负的——你必须补偿代理人的风险和费用。最后,当他们或他们的子女终于能享用到这些收入时,还必须转移到一个安全无忧的环境中:移居、出国、甚至外逃,但这些并非低端贪官所能负担。

上述各点加起来,对于那些中低级别官员中的腐败行为,其打击将是毁灭性的。试想,假如我是某个不发达地区的一位具备腐败潜质的中低级官员,本地没有企业可以为我的奢侈消费买单,或者即使有也轮不到我,仅有的机会是在每年几次的行业检查和整顿中收几笔贿赂;这些几万几万的钱我不能买车买房买名表——这些曾是我做个小官所获得满足感的主要内容,也远不足以雇人在国内外注册几家公司做关联交易,现在只能存在侄子的账上,少不了被他讹一笔,冒着通货膨胀的风险等到儿子长大或自己退休后终于可以在陌生的地方悄悄把它花出去。冒着大风险等待十几二十年后享用一笔大为缩水了的收入,是否还值得?

财产申报制所带来的透明度,一方面把腐败行为赶入黑暗而高成本的地下状态,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纪检机关纵容包庇的难度,因为事先公开的信息让纵容包庇的责任更清晰了,以前可以装作没看见的现在无法假装了。这一制度,虽然不会消除腐败存在的基础,但因为提高了寻租各环节的成本,会大幅压低寻租市场的供需水平,从而减少腐败行为。无疑,这是值得期待的好制度。